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国内受宠 海外资本市场遇冷

  当当网CEO李国庆与“大摩女”在微博上对吵的烽烟虽已散尽,然而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所面对的低估值尴尬依旧存在。

  “我们在国外上市价值非常低。”“医疗健康:掘金财富第五波”论坛上,在谈到雄心勃勃意图进军海外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时,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主管合伙人黄瑞晋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

  在很多投资人士看来,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比美国落后了很多年,即使是一些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和规模也比较小,很难引起国外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兴趣。

  目前人民币基金从事医药投资的比例远远超过海外投资者。在一些海外投资者眼中,医药产业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价格管制和日益艰难的研发形势。

  不过,来自富坤创投的合伙人胡家武认为,虽然我国医械企业的一些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有一定难度,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持下,中国本土有巨大的空间,因而在国内上市发展会有比较好的前景。

  低估值源于低创新能力

  谈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创新方面的缺失,西门子出身的软银中国合伙人华平深有感触。他指出:“由于我是影像出身,因而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把所有的影像行业都扫了一遍,但最后还是没有往这块投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大部分做的项目创新都不够,有限的创新也是微创新。如果拿到美国市场去看,不少产品是20年前的水平,在成熟的美国市场上,这样的创新能力肯定不会被资本市场理解。”

  而与在美国超过10倍市盈率的企业寥寥无几相比,国内A股市场在经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后,医疗企业的市盈率依然较高,通常在40倍左右。

  对此,华平表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国内医疗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是显得滞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前期是跟着美国公司走,但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了。将来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企业,甚至可能超过GE和西门子。在不同的市场,资本运营市场的理解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上市公司对这些海外机构投资者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进军海外其实并非没有机会。谈到这个领域的投资选择,华平指出:“虽然我们没有投资在大中型设备上,但是生产小型设备的企业仍然值得关注。比如深圳的一家做手术设备器械公司,属于国际性的平台,这类公司有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产品优化的能力,不是革命性的创新,而是一个逐渐的本土化创新。而且是有中国元素的,很容易成长起来。”

  海外上市,去还是留?

  与很多投资人士所看衰的中国医械企业海外普遍前景不同,迈瑞这样的成功案例也是存在的。

  高特佳在2003年进入深圳迈瑞,当时给迈瑞投资了3000多万元,现在已经取得了10亿元的回报,回报率约30倍。

  高特佳合伙人郭海涛分析了这个案例。他表示:“在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海外上市的机会应该属于医疗行业中国的概念股,因为迈瑞是在全球医疗机械领域有一席之地的企业。我们看到美国证券市场并不贬低中国的概念股,美国还是对它的前景有一个非常高的判断。因此,我们无法否认,很多中国概念股在目前状况下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未来我们很多企业还是可以考虑在美国上市的。”

  在人民币和美元两个领域都有基金的开物投资合伙人刘千叶看来,领先科技的公司才可以考虑海外上市。“我说的领先科技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相对领先的科技公司。如果是生产制造驱动型的医械企业,则可考虑国内上市,压低成本比拼生产制造能力的商业模式不是国外投资者容易认可的一种模式。”

  很多企业对海外上市的融资之难都有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不少国内VC企业都在谋划把医疗公司从国外转回国内上市。另外一个现象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得个别医械企业考虑是否从美国退市后回到中国上市。

  对此,正在操作类似项目的黄瑞晋并不看好。“在美国退市是很复杂的事情。首先,每个州的立法不一样,在退市面前,都会考虑保护股东利益。其次,回归的时候,创始人国籍是否中国也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一个项目,搞了将近两年,4个律师事务所,一大堆会计师,到最后还是一大堆的问题。把一个公司搞上市只需要几年,但退市却花去好几年也搞不定。”

  不过,胡家武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回到国内去上市。“现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转型期,并且这个阶段比较长,可能会持续两三年。美国市场估值很低,处于经济相对较低迷的状态,如果长期在美国挂牌,就可能是长期很低的估值,相应的是长期失去融资功能,也就丧失了上市的意义。”

2024-02-23 02:44:51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在京举行年会

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陆续出台,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发展的空间.2012年2月18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11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针对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议发展大计.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处长梁方,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姜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宝亭.稽查专员王兰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曹国芳,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

河北省注销38家医疗器械企业许可证

据悉,目前河北省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32家. 此次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将小到棉签.体温计.一次性输液器,大到植入性骨钉.心脏起搏器.CT机.核磁共振等医疗器械,都纳入了监管范围.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使河北省医疗器械注册核查率达到100%,一类企业日常监管率达到100%,二类以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在医疗器械注册核查中共注销注册证14份,拟再注销16份.督促432家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检查中,14家企业自愿退出医疗器械生产,责令47家企业限期整改.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

医疗器械行业凸显投资价值

宏观经济下行凸显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目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市场震荡筑底过程仍在继续,资金避险需求进一步增强.考虑到医药行业的刚需特性及医疗器械产品价格不受"低价中标"政策的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的相对投资价值或将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 医改政策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扩容.医疗器械行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共同构成今后一个时期内医疗器械行业稳定增长的直接政策推力. 医疗器械行业下半年投资逻辑.1.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与此直接相关

医疗器械监管新规能否平衡创新与风险

从6月1日起,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14年来我国首次对医疗器械监管条例进行修订.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的监管以及市场运行进入新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约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万多家,2013年统计产值超过2000亿元.从压舌板到心脏支架.CT检测仪,医疗器械已经是一个门类庞杂.企业众多.产业价值快速增长的行业.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监管提出了挑战,原有的条例在业界颇受诟病. 从今年3月初开始,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已经开展.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订新

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以低端为主发展瓶颈显现

市场以低端产品为主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速引人注目.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达28.5%,而全球范围内这一复合增长率仅为8%."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消费群体的扩大及政策支持."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近日在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85亿,占总人口数的13.7%.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刺激了家用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快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潜力突显

近期,2012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近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要求加强法规建设.审批机制改革等.按照2005年至今,医疗政策的出台趋势,预计2012年关于医疗器械相关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配合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扩容趋势,行业发展黄金时期即将到来,行业集中率将稳步上升,行业利润提升将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基础. 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崔瑜指出,我们需要从政策.市场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两者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但是两者有一定的因果关联.一方面,我们将政策利好作为市场利好的前置条件

医疗器械行业亟待升级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日前,坊间传闻,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等几大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预计7月份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 与此同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对于中国的"加码"举措也正加快步伐.来自德国的卡尔史托斯内窥镜(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在上海张江斥资6亿人民币建立集研发.物流.培训.售后服务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

政策力挺医疗器械行业 3400亿市场引爆投资热潮

根据中国食药监会网站的信息显示,2012年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近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要求加强法规建设.审批机制改革等.此外,业内人士称,今年关于医疗器械相关的"十二五"规划将密集出台. 去年11月,科技部发布<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报记者近日获悉,科技部的重点专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已完成并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出台的脚步渐行渐

强生中国召回医疗器械球囊扩张导管

强生中国召回医疗器械球囊扩张导管
屡次召回却均表示"未涉及中国市场"的强生公司,旗下一款医疗器械产品却已悄然在中国市场召回超过一个月. 强生中国召回医疗器械球囊扩张导管 7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通过官方微博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根据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报告,由于批号为'15437344'的球囊扩张导管可能会出现'缓慢收缩'或'无法收缩'的问题,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对CordIS EuropaN.V生产的球囊扩张导管(型号8012020D)进行主动召回.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