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实施首例术中唤醒麻醉手术切除脑肿瘤

  中新社深圳4月8日电 (记者 郑小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与麻醉科,1日合力完成了首例术中唤醒麻醉手术,成功为一名病人切除脑部语言中枢附近的肿瘤,患者目前恢复得很好,过两天将拆线出院。

  主刀的港大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副顾问医生张作洪8日介绍说,医生在开颅手术过程中把病人叫醒,边交流边切除脑部肿瘤,唤醒病人的目的是让其配合确认语言中枢的准确位置,避免误伤语言功能。

  患者崔先生今年31岁,去年底因为反复头痛前来港大深圳医院就诊,神经外科医生经过CT和MRI检查,发现他大脑的左侧额叶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但崔先生的脑肿瘤邻近语言中枢不到1厘米,如果手术中不慎损伤该中枢,患者可能再也不能说话。

  要精确辨认语言中枢的边界,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在手术中配合医生的电击作出反应。医院神经外科与麻醉科、手术室经过多次讨论,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决定采用术中唤醒麻醉的方法实施手术。

  张作洪介绍说,术中唤醒麻醉就是先采取全身麻醉进行开颅,待颅骨打开后,完全唤醒病人,确定患者能完全配合后,继续打开硬脑膜,用皮层电极刺激患者的脑皮层以确定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脑皮层功能区,然后避开这些功能区准确切除颅内肿瘤。自打开硬脑膜以后的操作完全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并有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只有心理素质强的患者才能保证唤醒后的手术安全。

  张作洪说,与大脑功能区相关的传统脑肿瘤切除手术,大多是全麻进行,由于摸不准功能区的界线,术后容易导致患者的语言或运动功能障碍。

  这次手术过程中,患者崔先生表现得十分“淡定”:“因为医生之前已经跟我谈过很多次,所以我被叫醒时也没觉得害怕。”(完)

2024-03-29 05:28:12

Related Articles

深圳医院看病实名制 每位患者一个"唯一病人号"

有些患者用家人的医保卡挂号看病,病历和家人的混在一起,很可能误导医生的诊断,风险很大.为规避"多人一号"的风险,方便病人档案管理,港大深圳医院推出唯一病人号制度,要求每个患者实名制看病,系统自动分配一人一号,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保证每个人的医疗档案完整而安全. 借用医保卡挂号有风险 港大深圳医院副院长王绍强表示,根据中国香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每个病人都有个"唯一病人号".患者在医院内的所有医疗记录都统统归档到同一个号码下,方便医生作出最佳的诊断,以

首例微创胃旁路手术减掉100斤

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为一名重131公斤的少年进行了国内首例微创胃旁路减肥手术,病人胃缩小了1/3,小肠缩短了1.5米,据医生估计,两年以后,病人就能减掉50公斤,恢复到标准体重. 17岁中学生体重131公斤 小明(化名)是广州一名中学生,今年17岁,身高1.79米,体重达131公斤,为严重肥胖. 由于过于肥胖,小明的心理和生理备受折磨.他甚至休学半年,采用针灸减肥,最终减掉了30公斤,但不料复学两个月体重又反弹.在看到关于可采用手术减肥的报道后,几乎对减肥绝望的小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某大学附

四川一医院完成世界首例多手术史肝门胆管癌手术

中新网成都3月26日电 (付敬懿胡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6日对外发布称,该医院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有五次胆道手术史.胆肠吻合术后并发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根治手术,目前该患者已逐步恢复进食能力. "五次胆道手术.胆肠吻合术后成功实施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在世界尚属首例."实施手术的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李富宇表示,由于肝门胆管癌特殊的位置和侵犯的特性,至今仍是国际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的顶级手术之一,而多次胆道手术史及胆肠吻合手术史更增加了实施该手术的难度. 李富宇说,患者每次手术造成的腹腔内粘连及腹

河南完成首例产时胎儿手术 巨型脐膨出患儿获救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郑大一附院)妇产科.小儿外科.麻醉科等多科专家联合实施一例胎盘支持下产时胎儿手术,成功救治了一名"巨型脐膨出,肝脏外露"的畸形胎儿.据悉,这例产时胎儿手术的成功实施在河南省尚属首例. 因孕期发现胎儿畸形"巨型脐膨出,肝脏外露",孕妇王某孕周满38周入住郑大一附院妇产科待产.尽管孕期多次超声检查证实胎儿异常,孕妇及其家属仍然希望胎儿能够获得救治. 经检查显示,孕妇王某羊水偏少,需尽快终止妊娠.在该院领导高度重视下,著名小儿外科专家.郑大

新疆首例"换心人"的第十一个纪录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5日电 (宋雪云 何巧学)如今,已经50岁的"换心人"李庆仁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出生的日子,而另一个则是"重生"的日子.今年3月4日是他"重生"后的第十一个生日. 2003年3月4日,新疆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从此,3月4日就成了"换心人"李庆仁的另一个"生日".每到这一天,新疆人民医院就会为他举办庆生会,祝愿他能继续健康,坚强的活下去."今年是第十一次庆祝,往后每年的今天,我

双胞胎姐姐移植1.6米小肠救妹妹 为亚洲首例

45岁西安女士徐芳(化名),小肠大面积坏死被切除剩14厘米,仅为正常人的1/40,靠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双胞胎姐姐徐莉捐出自己小肠,挽救妹妹生命.日前,亚洲首例同卵双生姐妹活体小肠移植在西京医院成功进行. 妹妹小肠剩14厘米 无法进食 45岁的徐芳(化名)是西安人,今年年初突发急病,造成小肠和结肠坏死.在别的医院手术后,小肠只剩下了14厘米,而正常人的小肠一般在5米至7米,这仅为正常人小肠的1/40,无法进食,仅靠每天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 眼看着妹妹吃不了饭,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双胞胎姐姐徐莉(

我国首例基因突变早熟病例:3岁孩子有6岁身高

我国首例基因突变早熟病例:3岁孩子竟有6岁身高 父母都盼着孩子长高点,再高点,可却有这么对父母因为孩子长个"神速"而苦恼不已.昨日记者从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获悉,该院接诊一名因为长得太快而被送来就诊的儿童,他只有3岁但是身高116厘米,相当于6岁孩子的身高. 经医院检查,这名孩子被确诊为"性早熟",而且更令人诧异的是,他的性早熟不是因为饮食不当,而是"基因突变",这十分特殊和罕见,在我国还属于首次发现的病例.目前,经过一年的用药控制,孩子的&quo

首例人兽杂交是"中国制造"

首例人兽杂交是"中国制造"
人兽杂交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兽杂交是违反伦理的事.不过在这个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情况里,可能没有人知道首例人兽杂交是"中国制造".半人半兽的生物早已在研究中成形.前苏联曾在非洲秘密研究出了"兽人",美国一些科学家也秘密制造出了许多实验性的生物产品,如体内流淌着人血的猪.有着人的脑细胞的老鼠等. 2003年公开的人类和动物杂交的成功案例.科学家将人体的干细胞移入兔子的卵中. 第一个人兽混合胚胎来自中国 其实"人兽杂交"的首例成功案例并不是在英国

全国首例试管婴儿重回实验室 研究辅助生殖技术

在湖南长沙,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24年后重回实验室,如今,他自己也做起了辅助生殖技术研究. 1988年,我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在湖南出生.24年后,这个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帅小伙,而他现在就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工作,在一手"创造"他的我国著名的生殖与遗传专家.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卢光琇手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 "大概是读初中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将来要像卢奶奶一样,从事生殖与遗传医学工作.现在终于圆了这个梦.&quo